打谱的作用

打谱对于提高棋力的帮助

我和很多同行有一个共识:

业余3段以下棋力的学棋者打谱,对于涨棋基本无用。

对于孩子来说尤其如此。


01

这种判断,首先是来源于大家大量的教学实践经验的。虽然也有低于这个水平的孩子特别喜欢打谱,并且棋力提高很快的例子,但我们基本可以判断出,其棋力提高的最大来源是同时进行的死活题训练,对新知识点的学习,练习对局与复盘等,打谱本身对之的帮助是不大的。而且,上面所说的只是极个别的例子,对大多数达不到业余3段的低段位孩子来说,在根本看不懂棋谱的情况下,只会消磨自己的兴趣,偶一为之则可,多则无益,甚至有副作用。至于水平达不到有段的孩子,也就是级位水平,打谱就更是无用,对他们来说,就算是有讲解的棋谱,也和天书一样,没有讲解的棋谱更是跟抽象画没什么区别。刚入门的孩子就不说了。

对于成年的学习者,或是无论什么年龄的自学者,这个问题其实没有本质区别。成年人对于有讲解的棋谱的接受能力也许比幼童稍好,但是理解棋谱需要的是围棋思路与围棋语言,成人在这些方面较之幼童,其接受速度的优势极其有限。


02

其次,这种现象不仅符合直觉,在道理上也是很容易解释的。

这不仅在于,围棋本身难度纵深过大,远远超过任何初学者感性的想象。职业高手在过招之时,经常就像武林高手的对决一样,招不用老,出手则变,试探而止。很多变化是只存在于他们的脑海中的,大量的彻底的局部变化根本不会出现在棋盘上。对于低水平的学习者来说,高手这里走一步就脱先,又跑到那里走一步又脱先,就算有大量的详尽讲解,也是很难理解和接受的,反而会被搞得晕头转向。

而且,在初学者的学习中,会学到各种各样的棋理,规范,棋型,要点。而当他们观看高手棋谱的时候,经常会发现和自己学到的东西不同,甚至完全相悖。

学棋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修正原有的误区,突破原有限制的过程。合理的学习过程,也像是对围棋理论发展历史的追随。

水平高的人不是不讲棋理,而是随着棋感,计算,判断的提高,对于棋理的理解加深,越来越不拘泥于局部的棋型“常识”。


03

还不够清楚?我尽量结合实践举例,说的更清楚些。

在入门期,除必须要学的东西之外,重点的训练方向在于吃子的训练。在这个阶段,一个很好的进步方式是下大量的吃子对局。而有经验的老师根本不会在入门期就把重点放在围空,整块死活,定式什么乱七八糟的内容上。

而入门后,学生达到一定水平,老师又会推翻原有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纠正(这时候的学生一般都长于吃子,而且往往拘泥于此,对空没有概念),开始培养学生围空的感觉,同时对整块死活进行强调。

这个阶段一直到入(业余)段之前,老师最开始会针对学生拘泥于局部吃子,一直把局部变化走尽的情况,教学生学会脱先,然后学生很可能会在某个阶段学会乱脱先,然后又要教学生必须把必要的变化走完,什么才是必须要走的,整块棋是要如何有眼位的,如何做活的。

学生入段后,很多以前教授的内容又要推翻,很多“不能脱先”的地方是可以脱先的,而且最好脱先保留变化,而有些棋是不能活的。


04

拿出职业比赛的棋谱给他们讲?你必须面对学生这样的问题:老师他们这下的什么啊,为什么和你讲的不一样啊,这里怎么可以这么下啊,这怎么又脱先了,这棋怎么死了,这又是什么招啊。你可以都一一解释,但永远解释不完,如果你解释完学生都能接受,学生早就到了业余5段的水平了。学生水平不到,有些东西你再怎么解释,他也听不懂。让学生自己打谱,那你觉得他是会学到新的东西还是会连旧有已经学到的都搞不清楚了,糊涂了呢?

只因我前面说的,学棋的过程中会不断突破原有限制,站的越高,风景越广阔,水平不到,有些东西接受不了。

所以,只能踏踏实实的,一步一步来。


05

那是不是说,打谱对于棋力的增长就没有帮助了呢?也不尽然。

业余3段以后,换算成网上棋力,大概弈城上d了以后,打有讲解的棋谱,大致就有一定帮助了。而且,讲解越详尽越好。

当然,这个阶段,涨棋最主要的方式还是做死活题和实战加复盘,这几个一项都不能少,在此基础上不断补足没学够的常识,然后可以加以适当的打谱。其实,这个阶段不打谱,对棋力增长也没什么损害。

业余5段以后,该学的基本内容都学的差不多了,打谱时的收获也大多了,可是这个阶段,提高棋力的必由之路,仍然是死活题和实战复盘。这时候,不打谱应该是不够的了,但是上面那其他几样更不能没有。


其实在业余5段以下,打谱最大的帮助,个人认为是启发棋感,培养兴趣。


爱棋道QQ群:

了解爱棋道寒春课程详情请加:

爱棋道启蒙交流群:272494953(点击一键加群)

爱棋道级位交流④群:684701610(点击一键加群)

爱棋道1-2段交流②群:197980141(点击一键加群)

爱棋道3-5段交流②群:678485311(点击一键加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