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彤职业二段)
15年教龄
培养出十余名职业棋手
无数业余高段学员
目前为爱棋道首席教研员
负责爱棋道整体教研体系设计
本文是爱棋道老师刘彤职业二段撰写,主要为大家讲解了做题的重要性和如何通过做题提高实战水平,全文干货满满,欢迎大家收藏阅读~
孩子棋力想有所提高,“一学二练三做题”是必须要遵从的路径。
这其中“一学”指的是老师讲授知识点;“二练”指的是对弈;“三做题”指的则是对死活、手筋、对杀、吃子等题目的长期练习。
不夸张地说,在棋力提升的过程中,以上三点就如同阳光、空气、水这样的生命三要素般缺一不可。
老师授课传授知识、点拨思路,其重要性自不必说。
对弈则是累积实战经验与验证所学所思的最好途径,毫无疑问也是非常关键的。
在以上三点之中,最容易被家长忽视的其实是做题的重要性与其方式方法,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曾见过很多家长有这样的认知,认为只要孩子多找老师上课,多下棋就够了,题目做不做无所谓。
殊不知这样的看法真的是大错特错。
爱棋道LPE训练模式
在业余棋手的对弈中,最终决定一盘棋胜负的往往是实战中几个关键处的战斗结果;而决定战斗结果的要点则在于战斗爆发前,双方对此处所进行的计算谁更深入,谁更正确。
这里我引用一句《孙子兵法》中的名句: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
而《棋经十三篇》中也有类似的长篇语句强调计算的重要性。由此可见,计算力是棋力中极为关键的组成部分。
另外也经常会有家长存在疑惑:为什么不能像定式、行棋思路一样单纯的通过老师授课来提升孩子的计算力呢?
这里再举一个更为浅显易懂的例子:如果把围棋比喻成武术搏击,那学习过的定式、常型、变化等具体着法就相当于武术中的招式和技巧,判断能力则相当于反应速度和意识。
但现代搏击比赛中决定胜负的多数时候,其实取决于你的力量和抗击打能力,这与围棋的计算力是极为相像的。
搏击教练没法帮你练肌肉,而围棋中计算的进步,也不是仅通过老师的点拨就能解决的,必须要自己进行长期的锻炼。
前面已经提到了我的看法,即做题对于孩子的棋力进步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计算力的锻炼则需要长期坚持,并在过程中进行深入思考与理解,才能得到不断的增强。
(当然,遇到不会的题目请老师指点一二也是很重要的,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但这只是辅助而非主导)
孩子们的共性特点就是对事物的接受能力强,理解能力弱。
而加深理解的方法就是大量的练习,除此以外别无他法。这一点,哪怕你是百年一遇的围棋天才,也概莫能外。
由于计算力的锻炼过程是对解决问题具体方法的思考,相对“价值观”“全局观”“判断力”等较抽象的围棋理念来说,计算的逻辑更容易被孩子掌握,所以若是想在学围棋的道路上迅速地进步,尽早获得好成绩以给予孩子内心充分的成就感,提高计算力可以说是最关键的路径,甚至可以说是捷径(虽然我一般不愿意用这个词),而提高孩子计算力最好的方式,就是持之以恒的题目练习。
说完了做题的重要性,我们再来谈谈具体该如何去做题。这几年经常有家长和我反映,自己的孩子做了很多死活题,可是计算力却没什么进步。
如果出现了此类现象,应该是因为做题的方式方法不正确造成的。
围棋做题属于典型的“发现学习”,其最核心的目的是了解棋型、领悟思路、总结技巧、培养习惯,前三种的目的是提高计算力,并最终转化为实战能力。
最后一种的目的是让孩子在对局中可以凝神静心,通过思考找到真正可以解决问题的方法。
根据以上的思路我们可以知道,真正重要的是解题的过程,而非一蹴而就找到最终的正解(如果孩子每次都是迅速找到正解,很可能说明题目简单了)。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要考虑众多的选点与双方完整的应对,这就必然需要进行相当数量的计算,长期坚持下去,孩子不仅可以从题目中提炼出领悟与收获,还会对他在实战中换位思考的能力起到显著的提升作用。
综上所述,既然死活练习是为实战所服务,那么我们也应以实战的标准去要求做题的过程,总的来说有几点建议如下:
1、 学棋早期尽量在棋盘上做题
现在各种电脑、手机软件上做题很方便,但是它们或是可以无限尝试,或是有落子提示,虽然看起来刷题效率较高,每天做题的数目会比较多,但是很难帮助孩子养成深入思考的好习惯。
故我们建议在孩子开始做题的早期,还是家长陪伴并摆在棋盘上为佳,等到孩子养成了“先思考,后落子”的好习惯之后,再回到电脑上做题,以提高时间效率。
如果孩子已经到了学龄阶段,会熟练地用笔,也可以把题目打印出来在纸上做,其效果没有本质区别。
2、计算之后再动手摆在棋盘上
做题过程中必须要明确一点:只要孩子已经具备业余10级以上的棋力,就可以在脑海中进行计算了。
这时除非确信自己做出的是正解,否则绝对不应该在思考过程中动手摆变化。
这是孩子普遍存在的一个坏习惯,摆出来当然比在脑海中算要简单清晰,但实战中显然没人会允许你这么做。
所以这个习惯必须要戒除,否则看起来做了很多题,投入了很多时间,但孩子实质上的收获却是微乎其微。如果是在纸上答题,也应遵守同样的规则。
3、 尽量避免做自动应答题
当孩子开始在电脑上做题的时候,很多家长会让孩子在某些网站或软件上做自动应答题,也就是孩子下一手,电脑会自动应一手。
这个模式的练习方法对于孩子养成全面思考的习惯具有很大的负面作用,非常不利于实战能力的提升,故我们建议让孩子少做这样的题目。
爱棋道的死活作业体系采用的是摆图题模式,也就是在解题过程中,需要答题者将双方的应对一一走对,过程中出现任何一步错误都不能过关。
这个模式模拟了实战的思考过程,对孩子养成换位思考、深入计算的好习惯非常有帮助。
而由于此类产品的理念较为先进,教研门槛和技术门槛也很高,故截止至今,围棋教学行业内目前还没有人做出相类似的产品。
选题与做题的几点小建议:
选择死活题难度的大原则,应以比孩子当前水平略低或者相符合的难度为宜(仔细思考后做题,一次正确率保证在60-80%最为适宜)。
这是为了加强和巩固孩子的基本功,还可以建立他的兴趣和信心。
做题时我们应密切关注当下的正确率,例如孩子的正确率连续近百道题都保持在90%以上,那就说明目前的题目偏于简单了,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考虑换下一册书。
如果几十题后,正确率能维持在60%-80%之间,说明前期计算力训练颇为有效,已经正式迈入下一个层次的练习了。
但如果正确率堪忧,说明上一册书的高正确率有可能建立在对于题目的熟悉和记忆之上,此时就应该考虑换一本难度相近,或是介于两册难度之间的书籍继续进行练习,切不可好高骛远。
读者也可看文章最后更为详尽的死活类书籍推荐。
在上述的基础上,孩子可以偶尔尝试一些有挑战性的题目,但尽量不要做超出自己能力范围太多的题目,这是因为如果孩子的思路达不到解题要求,会比较浪费时间,降低孩子的学习效率。
用一句话总结,那就是用30分钟做一道超出自己水平的难题,其收获远远小于用同样的时间做10道符合自己水平的题目。
解答中关于对方着法的思考也是非常关键的,一定要找出双方最佳最强的应对次序才能算解题成功,如果将对方的抵抗想的过于简单,应判错处理。
建议家长让孩子将自己做错的题目标记出来,过段时间再来复习错题以加深印象。
上面提到的爱棋道摆图题,系统可以根据孩子的计算准确性进行严格而合理的自动批改,解决家长难以衡量对错标准的烦恼。
对于孩子做题是否要有奖惩,以及具体奖惩细则,因为每个孩子具体情况不同,建议由家长自行决定。
我个人支持给孩子设置奖励的规则,但不要太容易获得,奖励的时间期限可以一周为单位,如果达到了约定的做题数量和正解率要求,可以给予奖励。
至于惩罚的规则,我建议对于10岁以下的孩子不要设置,以免降低他做题的乐趣和积极性。
与之相对,家长对于孩子每道题犯错的次数须有所限制,一般水平越高给的机会应该越少,不过任何水平都不能超过三次,毕竟实战连一次改错的机会都没有。
而如果连续做错未能解出,建议将其记录,至少留待数月之后,水平明显有提高时再做尝试。
爱棋道的“错题本”功能可以自动记录保存孩子在网站上所做的错题,大部分题目还附有老师的视频讲解,从而更有效的进行针对性的练习与复习。
关于做题用时的建议:
做水平相符的题目时,每道题最好要有个用时下限,例如看起来再简单的题目,也要思考20~30秒再落子,否则一是不能养成三思而后行的好习惯,二是不能完全参透题目中包含的变化与思路。
做题的用时上限则可以根据孩子每天的时间总量来定,毕竟每个水平段都有其相符的计算范围,如果在一定时间尽其所能仍无头绪,那就可以留待以后再做。
不过如果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则很可能是选取题目的难度超标了,上面说过,这样的做题方法我是不支持的。
为了防止有的孩子因水平原因解不出题目,不断重复计算进入钻牛角尖的状态,我以大部分孩子的大脑发育情况和思考能力为基础,总结了根据水平分层,孩子每道题所需的用时区间作为家长的参考。
对于与孩子水平相符的题目,每道题所需时间的参考标准如下 :(如孩子天赋出众,或是年龄较大,家长能看出他的解题速度明显较快且正解率高,可以考虑适当减少单道题所需时间。)
零基础到弈城18k:10秒-1分钟
弈城18k到16k:20秒-2分钟
弈城15k到12k:30秒-3分钟
弈城11k到2k:1分钟-5分钟
弈城1k到2d:1.5分钟-8分钟
弈城3d到4d:2分钟-12分钟
弈城5d到7d:3分钟-15分钟
弈城7d以上:3分钟以上,上不封顶
(有时为了夯实基础,或是老师要求去快速刷一些简单的同类型题目,则不受此时间约束)
文章结尾处,需要再提醒大家一下两点细节
1、业余2级以下的水平,以做各种吃子练习与基础手筋、对杀题目为主,死活为辅。
2级以上的水平,则以各类型死活为主,经典手筋为辅。
2、建议孩子坚持每天做20至30分钟左右的题目,周末可以酌情增加,这样在保证计算熟练度的同时,还能兼顾做题的数量。
因为只有数量的积累到了,技术上才能会有质的变化。题目做的太少会导致眼界无法开阔,这样是不能起到“由量变到质变”之效果的。
愿每一位家长都能理解让孩子做题的重要性。祝每一位孩子都能拥有高强的棋力,在围棋的修炼中成就自己更好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