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爱棋道”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客服。
进入2016年,“爱棋道”专门在教学组之外设立了独立的教研组,开始了系统的教学教案研发工作。
这可不是个轻松的过程呢,毕竟现在行内还没有这样大规模的系统教研先例可以借鉴。
“爱棋道”教研组的各位老师们,在此过程中都做了什么,又有什么体验呢?
让我们来偷偷翻看一下教研组负责人张一鸣老师的工作记录吧!
一、教研工作日记
1.2016年年初,专项训练的成立
16年1月初,“爱棋道”制定了专项训练的研发目标,专项训练是一门创新的课程,之前从未有人做过。袁嘉华老师与我制定了预习、听课、练习、使用的这样一套学习流程。使围棋的学习更加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系统性。“爱棋道”还决定,专项课程将会作为首要项目来推进。不过,既然是创新课程,课程的内容填写即是一件重要责任。这项填写任务即是教研工作。
教研是一项苦差事,虽然看似知识都摆在那里,只需要整理一下不就好了吗,大错特错。但这其实跟海底捞针一样,看似教什么都可以,但是真正符合学员水平段、适合学员学习的例子与选题是少之又少。而且还要设定专项主题,学习的的逻辑不能偏离主题,前后主题更不能自相矛盾,题目的制作需要适合学生的做题情况。这可真是难为死我了。
更何况,一个教案还有一个几千字的word文档需要编写,这对棋手老师们来说(包括我本人)都是极大的考验。
小编插嘴
其实张一鸣老师一向以擅长写文档著称,一天写几千字教案或者计划文档完全不在话下。张老师其实是出于严格的自我要求,而对内容质量有很高的追求。
2.2016年2月,4D定式初期第一次研发经验
“爱棋道”公司首选4D定式作为首推专项训练,作为“爱棋道”名师,教研的工作自然交到了我的身上。虽然时间在3月份才进行上线,但是在当时我几乎是毫无头绪。
难点一是没有标准;
难点二是没有参考;
难点三是无法保证进步;
难点四是题目难出的和系统匹配;
难点五是水平弱点不清晰;
难点六是专项训练到底是个什么玩意(王煜辉老师,你确定想清楚这个问题了吗)。
小编又插嘴
张老师在长时间的思考后似乎已经进入了类似“我是谁”的元问题哲学空间......
在经过了几个不眠之夜看了上千盘棋谱和一次在公司刷夜录制被打回修改后,我才逐渐有了一点点经验。为了保证最低开班学习原则。2016年3月14日,第一个训练班开始训练,当时我也只确定和输入了一个大纲前两课的教案而已。
小编再插嘴
某一天我们晚上加班离开,张老师说要留下来多写一会儿课件。然后第二天我们大清早赶到公司,发现张老师......还在写课件......仔细一问,张老师一夜没睡,就在公司连续坐了10几个小时,一直在思考和编写课件......
这就是张老师的“不眠之夜”之一......
第一次课,我的发挥一般,虽然依靠嘴补瞒天过海,但是我跟袁嘉华老师都意识到课程内容干货太少,并且内容拓展太多,不够专一。这样的教案,肯定是不能登上大雅之堂。
第二次课比较成功,因为有一个创新的理论,大家都没听过而且非常好用的“脖子理论”
第三次课和第四次课就是一个轰动效果,应用创新理论抓住眼球,在第四次课双飞燕的口诀中获得了第一次专项训练班的成功。
但是后面四课的质量较低,也是因为时间的问题赶鸭子上架。后面四课在不断修改的过程中,增加了创新理论的大螃蟹布局,非常实用,现在大家还在为大螃蟹乐此不彼。
小编偷偷曝光
第一次专项训练全部研发结束花费了3个月时间(2016.2.1~2016.5.1),然后又经历了1个月修改时间(2016.5.1~2016.6.1),期间经过了6版的修改才定稿。
第一次训练给我的收获是:
重(整个专项重点突出)
小(使用小标题形式,讲透,少就是多。)
实(实用程度)
新(新颖的表达方式与课堂互动)
3.2016年3月末,教研部成立
教研组成立,4位教研人员加入(郑宇航、沙星宇、罗德隆、刘彤)。在4月末我又找到韦一博、胡啸两位老师一起进行研发。教研组成立的初期,大家虽然都在努力制作,但是大家一开始和我一样毫无头绪。3月份经过了多次点对点的交流沟通后,大家仍然完全处于懵圈状态。所以在4月份教研组设立了每周二的会议,以求帮助研发人员进行教学研发全体沟通。
4.2016年4月~5月,团队研发的过程与困难
这段时间是紧张的制作和修改阶段,初期的管理较为松散,因为制作的难度远超想象,研发人员的研发能力又都没有经过锻炼,甚至包括我本人都没有完全思考清楚产品形态,而且我自己也有研发项目,任务太重,需要同时上课的同时还需要完成自己的研发任务。精力实在无法顾及管理方面,所以第一套教案客观来说是不成功的。
经过总结,我们认为原因有如下两个:
1、因为研发人员的培养成本太高,先要熟悉流程,要做什么。初期的时间花费大多在规则上面,比如基础制作流程,上课要求,教案要求,题目要求等等。在初期形成一个统一的价值观认识向共同目标研发着实不易。
2、因为无论怎样,都要最基础保证开班的问题。所以在其中我制作了一整套研发、输入、上传流程。不过也就是因为时间紧张,太多时间放在规则和基础上,展示教案不合格,大纲逻辑不通顺,题目系统无法识别,题目有分歧,如何上传,如何输入,如何思考题干等等。颇有赶鸭子上架,不上就一刀劈死的感觉。
最终导致这一套教案缺乏新意,不够实用,不够专业。(编者备注,张一鸣老师对自己要求太高,实际上同学们都还是挺满意的)
小编吐槽无力
张老师对自己的要求实在是太高了......实际上从教学组和学员反馈来看,这一套教案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同学、家长和教学组的老师们都表示非常满意。
看到张老师在工作记录中的这种不满意,就好像看到了他当年下比赛赢了棋之后,嘴里还一副“啧啧啧,赢得不够多,宝宝不满意”的样子......
5.2016年5月~6月9日,测试教案过程
在5月9日,K级定式,1D定式,4D布局,4D中盘四套新教案上线,进行第二轮的测试在上线时的基本课程与题目修改,我每个人按照情况修改了三次前两课。我自己的4D中盘也同样只是做出两课的教案,第三课只有一个展示教案。
上线时的前两课大概有如此几个问题
1. 实操时拓展新内容:教研老师负责编写,修改,输入的过程,终于倒在上课的路上。第一课由于太想证明自己,过于紧张,不断的欲言又止……除了我以外其他三位老师基本没有发挥出水平。
2. 上课需要思考讲法:一遍一遍否定已有逻辑,拓展新逻辑。在这个过程中颇有拆东墙补西墙的感觉,随便加一个知识点,就导致后面逻辑全部崩溃。
3. 教研风格与标准不同:由于老师的风格不同,教研的教案也不相同,比如郑宇航老师的教案例子太少,全靠嘴补。比如罗德隆老师表达不强,全靠例子,超时严重并且难度过大。这样的教案风格不一,不能形成标准化。
小编传话
张老师,郑老师和罗老师喊你放学别走。
其余关于上课内容的不靠谱省略两万字。
总之我认为,研发人员确实应该通过上课来测试自己的教案是否符合逻辑,但是教研人员就不用这样的测试方法了。
所以在这里我的建议是:
1. 教研人员负责研发和修改教案,观察其他有经验的老师使用自己教案上课情况进行修改教研老师可以通过上已经成熟的专项训练课来增加对于产品熟知的经验。
2. 教研人员需要进行团队协作,自己单独的思考会极大程度的走火入魔。经常自己拆解逻辑,增加一些新知识点并且反复修改一些无意义的点耗时耗力。此时需要沟通或者讨论才能走出某一个点的怪圈。
我对工作经验的总结和解决办法是:
1、研发工作应该注意:
重(整个专项重点突出)
小(使用小标题形式,讲透,少就是多。)
实(实用程度)
新(新颖的表达方式与课堂互动)
2、对于新教研人员的研发流程熟悉需要有专门培训; 研发工作需要统一教案标准; 建议研发人员观察上课修改教案而不上课;研发人员要思考如何进行团队协作。
小编流下了口水
当当当挡!教研组的心血级经验终于出现了,大家可别到处乱说呦,嘘......
二、教研工作经验——教研的难点与方案
围棋的教研工作非常困难,围棋的高段教学,是一个个性化的东西,研制成为一个标准化的课程着实困难,可能对班级内百分之60的人员有用,但是对于其他百分之40的同学来讲,就可能是没那么容易理解。课程针对性有待提高。
比如在围棋里面攻和守的理念本来就互相矛盾,但却都是对的,也是孩子们都要学习的。
比如在围棋里面捞空稳健和拼死杀棋都能赢,但是却需要选择。
4D定式在经过六版修改后,成为了一个成功的教案,原因如下:
课程重点突出(发展,脖子)
课程实用性强(发展定式套路设计,发展定式的学习)
课程讲法创新(双飞燕口诀形式,脖子理论,大螃蟹布局,易有亲和力)
课程难易度适中(学生做题情况良好,及格率与完成度极高)
再加一个好的标题(标题好奇心强——价值观突破等等,一听就很想学习)
小编又流口水了
怎么回事,张老师,你说的那个脖子是鸭脖子吗?可以吃吗?螃蟹我也想要......
经过这段时间的边开发,边总结,我们教研组自我感觉总算是找到了一些窍门,未来也有信心把更好的教学内容呈现给大家。
最后,还是要对第一批听课的同学所给予我们的包容予以感谢。谢谢你们所给予的鼓励。
我们会做得越来越好的!
正经小编回来了
看教研组老师们这么辛苦和认真,各位同学你们还不好好学习!
专项训练班和特战队都参加了吗?暑假集训还不快报名?
你们这么松懈可不行啊,要像张老师这样,严格要求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