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棋道”70万奖金之后,思考一下,我们为什么让孩子学围棋?

本文为“爱棋道”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客服。

最近相信大家的朋友圈都被上面这张照片刷了屏,这是一项全国业余围棋大赛的颁奖照片。一项业余比赛的冠军奖金,居然比职业比赛的冠军奖金还高,这引起了整个围棋界范围内的广泛争议。然而一叶障目,不见泰山,金字塔尖的光辉不能遮掩广袤的森林。高额奖金影响到的不过寥寥数人,毕竟冠军永远只有一个,而喜爱围棋的人数以千万计,学棋的棋童也数以百万计。作为广大的围棋人群,他们真的在乎这件事情吗?


一名正在“爱棋道”网训学棋的广东省少儿比赛冠军的棋童父亲对我们说道:我并不打算一定要让孩子成为职业棋手,也不在乎孩子将来比赛能拿到多少奖金,孩子学棋很快乐、很满足,这就够了。
不仅是这位家长,笔者还从许多棋童家长那里听到了类似的心声。
近几年来,以职业为目标学棋的棋童越来越少,家长们也越来越理智。“千军万马独木桥”、“倾家荡产做北漂”这类辛酸往事,正在逐渐成为历史。这说明,有越来越多的家长不再以过去的功利化心态来对待孩子学棋,而是更多的思考了学习围棋的根本问题,而这,才是围棋最本质的那一面:
我们让孩子学棋,究竟是为了什么?
是排除万难,让孩子去拿世界冠军吗?
是为了成为职业棋手吗,有资格参加围甲联赛,取得一份体面的收入吗?
是为了那飘在云端,注定为极少数人准备的高额奖金吗?
我真心的希望,这样想的家长越少越好。


围棋具有四种属性,游戏,文化,教育,体育。而目前引起大家广泛讨论的,仅仅是上述的其中一种而已。
作为游戏的围棋,可以给人们带来快乐,苏东坡的“胜固欣然,败亦可喜”,灵动的诠释了围棋作为一项高雅游戏的魅力。
文化的围棋,给人们带来了愉悦的精神享受,杜牧的诗句“别后竹窗风雪夜,一灯明暗覆吴图”让我们梦回唐朝,追寻那蕴含着深厚文化的人生意境。
“尧造围棋,教子丹朱”的故事,告诉我们,围棋其实还是一件最好的教育工具,在潜移默化中,开发着孩子们的大脑潜能,让孩子们了解数学,懂得礼仪,知道了深思熟虑,落子无悔的道理。
以上这些,难道不正是围棋最强大的魅力吗。
诚然,作为一项体育项目的围棋,如果失掉了其竞技性,其魅力也会有一定的褪色。在所有的围棋学员中,总有极少的一部分人要成为职业棋手,也总有职业棋手要成为世界冠军。
但如果每个学棋的孩子都以成为职业棋手、成为冠军为学棋的不二目的,这对整个围棋环境真的好吗?
当然不是。
如果真是那样,就是对围棋最大的误会了。


围棋博大精深,每个人都能从学棋和下棋的过程中体验到不同的精彩、积累不一样的收获。
学围棋就像爬山,不管到那一个高度,都可以看到相应的风景。只要按照自己的方式前行,坚持不放弃,就会不停地向上攀登,看到之前没有看到的风景。
在这个过程中,不在乎一段时间的快,也不怕一段时间的慢,更不用去和别人比较前行的速度,相信自己,你所付出的,终会给你回馈。
如果不能成为职业棋手就是失败,不能夺冠就是失败,那么绝大多数人都注定无法从围棋中获得快乐,整个大众围棋的土壤也将被破坏殆尽。这一点,并不是一个正确的价值观。
遗憾的是,这样的价值观已经深入了围棋界几十年,而且现在仍然占据相当的话语权。这一点,让我们深感不安。
扪心自问,这次高额奖金给舆论造成的轰动,难道就没有我们脑海中“唯冠军至上”的影响吗?试问,有多少人知道,这次比赛有多少人参加?一共有多少人可以有奖金?比赛的氛围如何?有多少孩子进入总决赛?
当然,既然是竞技体育,最吸引人眼球的是冠军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媒体只将摄像机对准冠军奖金,台下的观众也只将目光聚焦在冠军和奖金身上,而忘掉了普通的参赛选手,忘掉了环境和土壤,那不论媒体还是我们每个人,都是有责任的。


其实就在该项比赛刚刚结束后的五一,在上海建桥学院就举办了第三届南北大学生围棋交流嘉年华活动。与该项比赛截然相反,这是一次无关胜负、无关奖金,甚至都称不上是比赛的比赛活动。参赛选手里既有职业棋手也有业余棋手,大部分都是大学生,并且真的做到了“比赛第一,友谊第二。”笔者想,他们大多数人,此刻并不会为了没有成为冠军而感到不快,围棋带给他们的东西,早已超越了冠军和奖金。
世界冠军唐韦星在接受采访时曾说道,每一名要成为职业棋手的棋童和家长都应该问问自己:如果将来不能成为世界冠军,那会不会后悔现在的选择?如果答案是可能会后悔,那么,这条道路恐怕并不适合你。
因为就算是对职业棋手而言,冠军和奖金也不是一切。

“爱棋道”的使命,就是要让更多人享受围棋的乐趣。因为我们相信,这才是下围棋,学围棋的最高意义。
祝你也能享受到围棋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