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下围棋的九重境界,你在第几重?


对于这世界上所有学习围棋,但并不以当职业棋手为目标的同学来说,其会下围棋的这个“会”字,大致可以分为九重境界,这九重境界所对应的棋力,就让我一一道来。









第一层境界 —— 似会非会


大概在学习完了吃子和死活的基本规则之后,老师们会开始教孩子们全局的下法,“金角银边草肚皮”这样的谚语,也是在这个时候教给孩子的。孩子们已经可以在老师的提醒下,在十九路棋盘上落子了。

 

尽管这时看起来已经是在下真正的围棋,但是孩子的思维模式还没有真正切换到围地盘的概念上来。他们的思路还停留在吃子阶段,其对局的表现,也是紧贴着对手来吃子,所以这个时候,虽然看起来会下,但实际上并不知道围棋该怎么下,故称之为“似会非会”这个阶段,这个水平对应大约是北京市的15级。

 


第二层境界 —— 将会未会


在孩子们有了100盘棋的对局量之后,基本会进入到下一个境界。这个时候,孩子们已经了解围棋真正的胜负规则并不是吃子,而是围地盘。孩子们开始有占角之后互相挂角,守角等围地盘的意识,有些对局数量多一些的孩子,还可以在棋子的接触战中用出关门吃、枷吃等基础手筋,吃掉对手棋子以增加自己的地盘。

 

这个时候,孩子们下完棋,如果差距很大的话,可以根据目测的地盘范围来判断自己是赢是输,(但如果差距不大,孩子们就不清楚了)这个阶段,孩子们对于目数的概念基本还是没有的。这个境界可以称之为“将会未会” ,其水平对应大约是北京市的10级至5级。

 


第三层境界 —— 会了一点儿


当孩子们下了200盘19路对局的时候,已经开始有了基础的包围与反包围的意识,这个时候,同学们基本上已经不会去提自己空里的死子,如果对手的空围的实在太大,也会有去对手地盘里面大闹天宫的意识(比如点对手的三三,破坏对手的地盘)。此时孩子们的胜负意识开始逐渐步入正轨,也有了一些简单的计算力,平时所做的死活题,在此时开始有了用武之地。

 

但是这个时候,孩子是没有超过3步的计算能力的,对于目数,也还是只有很懵懂的概念,这个阶段的胜负,往往是由一两道简单死活或是对杀来决定,由于孩子们的实战技术水平刚刚开始展现,故这个水平阶段,我称之为“会了一点儿”。这个时候,其水平对应大约是北京市的5级至1段之间。


 


第四层境界 —— 太多不会


度过了第三层境界,孩子们这个时候都应该具有了自发的学习动力,对围棋的兴趣也越来越强烈了。正常情况下,孩子的对局数量会持续提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这个阶段的孩子很可能会进入到一个小小瓶颈期,这个时候,家长会发现孩子好像花的时间并不少,但是却怎么也打不出成绩,有时候还会输给原来不容易输的对手,这会导致相当多的家长出现郁闷的情绪。

 

这个其实很正常,毕竟越往上,水平的提高越难,而且还有一个核心的原因,那就是孩子们虽然已经有了一点点的计算力和战斗力,但是对于围棋的技术点还是知道的太少了,在这样的背景下,其实孩子是不容易对其他学习时间不如自己长的同学具有碾压式优势的(因为大家其实都不太会知识点,例如官子和点目也基本没有概念)。大部分孩子陷入第一个瓶颈期的原因基本都是围棋知识点的缺乏,故我将这个阶段称之为“太多不会”这个阶段,其对应的水平大致是北京市1段至2段之间。



第五层境界 —— 会的懵懂


在第四个阶段,会有很多家长让孩子放弃围棋,这可真是一件让人遗憾的事情,但是由于大部分家长不知道瓶颈期的原因,也往往没有办法去找到好的老师来系统的学习更多的知识点,给孩子以技术上的武装,所以难以度过这个瓶颈期的孩子其实是很多的。

 

但如果可以再坚持一下,孩子们就会迎来一个突飞猛进的进步期。系统学习了知识点的孩子会越来越多把技巧运用在对局中,不同的孩子开始出现差异,有部分孩子可以开始碾压曾经差不多的同学。(知识点,计算力和对局量决定了差距)

 

这个阶段,孩子们虽然记住了不少的知识点,也有了实战运用的意识,但对知识点背后的内涵还处于似懂非懂的阶段,我们经常看到这个水平阶段的孩子们在对局中选择错定式,或是将行棋方向弄反,这个十分正常,鉴于孩子此时正处于这样一个节点,我称之为此阶段为“会的懵懂”这个阶段,其对应的水平大致是北京市2段至3段之间。



第六层境界 —— 会的开心


 

进入到这一层境界,孩子应该是已经不会轻易放弃围棋了,我们也高兴的告诉家长,孩子这一生中,有了一个可以陪伴终身的好朋友,这是心灵的朋友,永远和她不离不弃,长大以后,无论是开心时、难过时、烦恼时、寂寞时,这个好朋友都会陪在他的身边,充实心灵,抚慰孤单。家长们可以欣慰的发现,对于孩子学围棋的投入,结出了美丽的花朵。

 

就具体技术上来说,孩子此时已经学到了越来越多的知识点,具体的计算能力也能达到5步甚至更多,局部简单的死活,孩子已经不需要花很多时间计算,就可以下对了,在各个知识点的实战运用时,孩子也正处在死记硬背向活学活用的转折点,而能不能渡过这个节点,也会成为普通业余棋手和业余高手的分水岭。这个时候的老师,除了讲解知识点,也要开始对孩子以启发式的教学,教给孩子方向选择和灵活运用的能力。

 

每当孩子在实战中用对了老师所教授的高难度知识点,甚至是下出了举一反三的好棋,都会给他自己带来无法替代的幸福感,这个时候,家长已经不需要过多督促孩子去下棋、学习了。是孩子逐渐在地方上脱颖而出的阶段,孩子会非常享受围棋给他带来的成就感。我将这个阶段称之为“会的开心”这个阶段,其对应的水平大致是北京市3段至4段之间。



 


第七层境界 —— 会的纠结



进入到这个阶段,孩子的水平已经相当不错了,但是围棋的奇妙之处就是,你会的越多,给自己带来的烦恼也就越多,对应禅宗的境界,这正好是“见山非山,见水非水”的阶段。

 

到了这个水平,孩子们下棋的想法开始变得越来越多,往往是下着右上角的局部,心里面开始思考能不能杀掉对手中央的大龙,这其实都是非常好的事情,是水平提高的必经阶段。

 

但是由于自己力量的不足,太多的想法往往不能在实战中被实现,这其实是非常正常的。

 

力量不能驾驭想法的直接后果,就是孩子的成绩开始下滑,有很多家长会在孩子输给原来根本赢不了自己的对手之时,会觉得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已经到了围棋的天花板,对孩子的自信开始下滑。

 

这个时间点其实是孩子遇到的第二个瓶颈,并不难突破,只要多多鼓励,陪伴孩子度过这个黎明前的黑暗,孩子很快就可以冲刺到一个新的高度,这和弹簧的道理是完全一样的。但是很可惜,又会有很多家长,在这时放弃围棋的学习。

 

由于这个阶段往往是孩子和家长最纠结的阶段,故我将此阶段称之为“会的纠结”,其对应的水平大致是北京市4段至5段之间。

 


第八层境界 —— 会的太少



如果我们的孩子可以达到这个阶段,不夸张的说,他一定是有一个不离不弃,懂得坚持的好家长。这个时候,围棋给孩子带来的是气质层面的改变,应该说,孩子此时已经得到了从内到外的变化,任何困难都已经不再是他眼中不可逾越的高山了。

 

而他自己,也由于见过了更多的胜负,不再会有自负心和自卑心,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谦虚而自信的心态。这时他会慢慢发现很多学过的知识其实不一定对,许多曾经的棋理开始慢慢不适用,而对围棋的无限可能感触越来越深。经历过这样的洗礼之后,他会觉得,自己其实还不怎么会下围棋。

 

就技术上来说,这个水平阶段,孩子已经有了长达十几手的计算能力,对于价值大小的判断,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前无法驾驭的复杂局面,此时也得到了相当大的改善,但即便如此,孩子仍然会觉得自己很多棋都下不好,故我将此阶段称之为“会的太少” 这个阶段,其对应的水平大致是北京市的标准5段。

 


第九层境界 —— 新的起点



到达了这个水平阶段,孩子们的直线计算力有时会达到数十手,大局观也变得非常不错,但是对于作战的时机,细微的官子还是会经常犯错。

 

到达这个水平的孩子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赢棋之后会谦虚的表示是自己运气好,而输棋之后会严肃地表示是自己水平不够。胜不骄败不馁的状态,会在孩子身上得以体现。

 

就技术而言,这个时候的孩子,应该已经具备了业余5段强的实力,距离全国级别的业余6段,也只是一步之遥了,此时如果再想学习,只能通过更加严格的对局+高水平老师的个性化复盘来提高,而即便是职业老师,一不小心,也可能会在让先的情况下输给孩子。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时候有些家长会有一种所谓“毕业”的心态,会觉得不用再继续学习了。应该说,这种心态完全是错误的,我常说,学围棋就像攀登高山,爬得越高,看到的风景就越美。此时的孩子,其实也只是刚刚挣脱出茫茫的人群,到达了珠峰脚下的大本营而已。

 

欣赏围棋真正美丽的风景的旅程,此时才刚刚开始。鉴于孩子此时的状态正处于化茧成蝶的前夕,故我将此阶段称之为“新的起点”这个阶段,其对应的水平大致是北京市的5段强。


文章接近尾声,我想着重强调的是,即便是到达了第九层境界,在职业棋手看来,也不过是初窥围棋之门径而已,而职业棋手的段位本来就有九品之说,其水平又有天壤之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