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棋4年, 天圆地方,与坚强同在

本文来自于爱棋道学员家长投稿:谨以此文记录儿子曾经的时光,与棋为伴、为棋而战的这段经历,折射出一道道坚强的光,必将照亮他的整个人生。








2021年7月19日上午,小雨。

盛夏的天,即便有雨,也难以缓解全身的燥热。我驻足在棋场外的空地上,看起来无悲无喜。一把把雨伞遮挡了我的视线,远方目不能及,那一滴滴落在伞上的雨珠,恰似敲打在心头的点点回忆。

“爸爸,我这次还能升上4段吗?”儿子忐忑的、略带疲惫的声音又一次在我脑海里闪现,他似乎想从我这里找到他希冀的答案。我知道,每一次的询问都是一次考验,类似的场景,已经4次了…….





一、少年壮志不言愁



小小少年,地方天圆
雁行布局,虎口探险。


2017年8月,记不清具体是哪个日子了,只记得我拉着儿子的小手从围棋试听教室里走出来的时候,就已经坚定了让儿子学习围棋的想法。彼时,儿子将近7岁,秋季将开始小学生活。

对我而言,和其他的父母一样,选择一个或两个兴趣班,是孩子成长路上极其自然的一件事情。我执拗于围棋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坚信于围棋带来的智力提升,总而言之,这个小小的少年,在我有意引导下,一脚踏入了深不见底的围棋天地,开启了漫漫征程,领略着成败风光。

2017年12月,在学棋4个月之后,儿子参加了第一次围棋比赛-----预备级赛,以5战4胜的战绩拿到了人生第一本围棋等级证书。

人生首次比赛,尚显青涩,但正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少年壮志不言愁,在这个时期,无论是我或是儿子,哪怕是一点点收获,都足以让我们兴奋很久。犹记得,儿子获胜后的手舞足蹈,我跟在身后的心潮澎湃!





二、直挂云帆济沧海



此间少年,勇往直前;
玄素无语,黑白争先。


每一次围棋比赛,孩子们在赛场捉对厮杀,家长们在场外谈天说地。当然,唯一绕不开的话题便是围棋。每每有家长谈到七八岁的孩童已达到3段之时,总能引来周边家长的不吝赞美之词,羡慕之情溢于言表。

彼时的我,虽然不清楚3段的实力,但并不妨碍我希冀儿子成为这样的“别人家”的孩童。2018年4月,学棋8个月的儿子再次征战赛场,参加2018年山西省春季围棋段级位赛,与全省近千名棋童角逐升段资格。在漫长的7局比赛之后,儿子7战全胜正式成为1段小棋手(以小分劣势屈居第三名)。

同年7月,山西省围棋段位王赛拉开帷幕,时隔2个月,儿子又一次走进了赛场。整个比赛,儿子显得无比轻松,丝毫没有压力,虽然有输有赢,但终究7局5胜荣升2段。此时距离儿子初次接触围棋,只过去了11个月,这样的成绩对于和儿子同期学习的其它孩子来讲,已是非常惊艳,这居然让我嗅到了一丝丝“天才”的味道。

时光总是在不经意间溜走,2段之后的儿子,更加专注于定式与死活的训练,也保持着每天1盘的对局量。对儿子而言,学棋的日子是枯燥的,甚至是痛苦的,但我从中一次次感受到儿子变得更加强大,这种强大不只在于棋艺的增长,更在于面对失败的接受能力!

2019年5月,山西省又一年的春季段位赛开启,儿子信心百倍踏入战场,最终有惊无险地以7局5胜的战绩成功升入3段。这一年,儿子刚刚8岁,二年级还未结束,在学棋1年8个月之后,儿子已踏入业余中高段,我似乎看到业5的大门已经敞开。我甚至在想,8岁3段是so easy的事情,别人眼中的“小神童”光芒已然在我儿子身上重现。

当然,现在看来,不过是我无知者无畏的一种表现罢了。





三、折戟沉沙铁未销



曾经少年,棋子为伴
攻彼顾我相征相战


梦想之所以是梦想,可能就在于它和现实往往相去甚远。

3段之后的儿子,进入了小学三年级,课业逐渐增多,身边的棋童放弃围棋者更甚,我却不以为然。我下意识地认为,如同之前的速度一般,儿子在3段、4段的道路上也必将一骑绝尘,实现小学毕业前5段的梦想。然而现实,却狠狠地敲了我一记闷棍。

3段后的围棋学习,我已经给不了儿子任何帮助,那些定式、死活,乃至计算,都让我力不从心,唯一能做的,便是一次次督促儿子坚持对局,也坚持着死活题。我深刻地意识到,儿子已经真正踏上属于自己的围棋道路,这正如他的人生一样,父母的陪伴仅仅是他人生旅途中的一段风景,而他终将长大,展翅腾飞!

2019年7月,升入3段2个月后,我便迫不及待地怂恿儿子去参加了2019年度山西省段位王赛3段组的比赛。当然,我的心情是轻松的,儿子也没有太大压力,我只是希望用这场比赛来检验一下儿子距离4段还有多大差距。

整个比赛波澜不惊,最终儿子4胜3负,未能升入4段(7局5胜才晋级),这当然是预料中的结果。对于首次4段争夺战中儿子一盘之差的表现,我心中是窃喜的,我坚信,相对于别人连续四五次都未能升级4段而言,儿子下次一定可以成功。

面对学棋参赛以来第一次升段失败的结果,儿子在闷闷不乐半小时后很快就将其抛之脑后。此时的我并未意识到儿子学棋已然遇到瓶颈,每天仍然像“打怪升级”般督促儿子下棋、做题,他也似乎习惯了与棋为伴的日子,每天的死活、手筋或是定式都能按部就班地完成,当然,每周2次的围棋课也从未落下。

2019年11月,山西省冬季围棋段级位赛如期开赛,儿子再次报名参赛,我自然信心十足,但儿子却显得十分忐忑,信心不足,赛前不止一次问我:“爸爸,你说我这次能升么?”“如果升不了怎么办?”我只能尽量安慰他,告诉他升不升都没关系,只要认真对待每一盘棋即可。只有我自己明白,我说出的话是多么地违心,我早在4个月前就已经给儿子贴上了“此战必成”的标签,压根儿没有考虑过“升不了怎么办”的问题。

正是这次候场时偶然间的闲聊才发现,我曾以为8岁3段的惊艳,在很多妈妈的眼中非常普通(有几个孩子7岁就已经4段了),我的这些想当然真的只是我自己的一厢情愿与坐井观天。即便如此,我仍然坚信,儿子此次也将迈入4段棋手的行列,和那些真正的“神童”相差并不太远。然而,世事果真难料,人生确实如棋……

这次比赛,作为家长,我第一次体会到那种紧张窒息的感觉,也第一次感受到了围棋比赛的残酷。在第一天5局比赛的进程中,儿子先赢1局,接着输1局,下午连赢2局后,又输1局,再一次站在被淘汰的边缘。场外的我,始终是焦躁不安的状态,每次进场前,我总对儿子反复叮嘱:下棋要慢,计算要细,注意大局,该舍则舍。我无法让自己安静地坐下来,只是站在那里,默默祈祷或是暗暗鼓劲。遗憾的是,在第二天剩余的2场对局中,儿子只取得1胜1负,再次与4段失之交臂,又是4胜3负!!!





四、柳暗花明又一村



翩翩少年,初心未变;
莫问输赢,不论疾缓。


两次3升4失利之后,我将失败的原因归咎于儿子学棋时间不足,下棋过于粗放,特别是中盘和官子阶段,太过随意,死活计算不准等因素。

此时,我才发现,儿子的学棋劲头大不如前,做题只求速度不求质量,甚至出现了严重的下棋怕输的心理阴影,网上对弈时开始拒绝让我观战,讨厌我对他的棋局复盘,也讨厌我对他的对战品头论足。这些表现一度让我怒火中烧,直指儿子虚度光阴,浪费金钱,也曾因此对儿子大打出手,父子关系降到了冰点。

时至今日,我仍然对在围棋学习这件事上的“动粗”耿耿于怀,感到后悔不已,这根本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破了原有平静的生活,学校要求暂停返校,实施居家线上教学,围棋线下课程同样被迫中止。在家闭门不出的日子,除了很少的学校线上课程之外,儿子的空闲时间明显增多,但他对于围棋的学习却更加抵触了,开始与我就对弈次数讨价还价,彻底失去了以往的热情,每周的对弈次数从原本的5局下降到了3局,甚至2局。

我突然感觉到惶惶不可终日了,自寒假开始至4月份,儿子已经太久太久没有汲取到围棋的新知识了,再加上对弈数量的下降,我已经预感到他的棋技将会退步。万幸的是,受线上教学的启发,我突发奇想要寻找一个开展线上围棋教学的机构。

正是我的这一想法,让儿子从此与爱棋道结缘,踏上了另一条学习围棋的全新道路,也重新激发了儿子对围棋学习的兴趣。

儿子喜欢爱棋道新颖活跃的课堂氛围,我则喜欢爱棋道独具特色的课程体系;儿子喜欢爱棋道棋艺精湛的诸位名师,我则喜欢爱棋道别具一格的死活解题。在这里,儿子结识了沉静内敛的别中华老师、风趣幽默的袁嘉华老师、成熟稳重的雷雯老师、严厉敬业的随延魁老师、风度翩翩的闻捷老师、思维敏捷的王若然老师以及醉心于死活的雷震坤老师。整个疫情期间,爱棋道陪伴着儿子,走过了他人生最为特殊的这一段经历。

阴霾终会远去,阳光仍将普照。2020年8月,阔别9个月的山西省围棋赛事再次开启,儿子又一次走上了赛场。可能是受前两次失败的影响,也可能是受很久没有比赛的影响,儿子在比赛前一天便自感万分紧张,临睡前一次次对我说:“爸爸,我好紧张呀!”“爸爸,明天不知道能不能赢啊?”而我的所有宽慰,此时也显得那么无力,我也无法确定即将到来的比赛结果。

比赛的过程同样让我窒息,每一场比赛我都早早地伫立在出口,等待着儿子的身影出现,他的兴高采烈或是垂头丧气,都会让我的心脏在一刹那猛烈地颤动。也许,命运就该如此;也许,勤奋抵不过天分;也许,已没有也许。让我倍感意外的是,第1天的比赛,儿子便以2胜3负的结果无缘4段,第2天的剩余两场比赛已没有参加的必要。

回家的路上,儿子坐在后座一言不发,我禁不住埋怨了几句,他突然嚎啕大哭了起来。那种感觉,就像是小时候丢失了最最心爱的玩具,又像是在外面遭受到了莫大的委屈。在我的印象中,儿子痛哭给我的这种感觉,是头一回。我沉默了,任由他大哭不止。我突然意识到,也许,这不关乎命运;也许,这也无关于勤奋;也许,这只是我的心结。

是的,是时候让我的心态转变了,是时候让儿子的脚步慢下来了,他那稚嫩的身躯早已不堪重负,我一直在用自己的蛮力给儿子上了一道又一道枷锁,他只是个9岁的孩子啊!况且,我的儿子已足够优秀!我真正地意识到,原来围棋可以莫问输赢,也可以不论疾缓,我们需要做的,只是拉着孩子的小手,不让他们迷路,与他们共同成长。





五、守得云开见月明



未来少年,谋定于前
纹秤论道得失坦然


连续三次的失败,给儿子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打击,他似乎一蹶不振了,对任何和围棋有关的事情都提不起兴趣,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束手无策之际,我寻思着找爱棋道的老师解忧,当时儿子正跟随着闻捷老师与随延魁老师学棋,随老师在复盘儿子的几盘棋后指出,孩子虽然棋风偏软,但这不是他屡次失败的主要原因,很大可能是孩子比赛时的心态出现了问题。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不再拘泥于儿子对弈的输赢,也不再局限于儿子下棋的缓急,我希望与儿子一起,战胜他的那个心魔。日复一日,儿子一如既往地上课,对弈、做题......

时间总如白驹过隙,在日升日落的更替中,儿子已经步入了四年级下半学期。2021年5月,山西省又一年的春季段级位赛开赛,此时距离儿子成功升为3段已经过去了整整2年。在这两年中,儿子三次品尝了失败的滋味,我也痛定思痛,从只许成功,到允许失败,再到无所谓成败,完成了自己心态的转变。

因此,这一次的比赛,我虽然对儿子没有必胜的信心,但却拥有了更为平常的心态。其实我明白,儿子现在的水平,已经稳稳站在了4段的行列里,他在最近半年的围棋学习中,棋风日益彪悍,杀伐更加果断。日常的教学比赛,儿子曾多次战胜4段的小棋手,也曾在赛前的模拟对战中以全胜的战绩勇夺第一。

然而我也知道,赛场上的风云变幻与临场发挥,才是儿子需要面对的真正考验,我只是希望他能够在赛场上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能够真正地超越自己。赛前,儿子看起来依然忐忑不安,执着地问着我:“爸爸,你说我这次能升4段吗?”我微笑着,抚着他的肩,很认真地说:“轻松点,你已经是无冕的4段,只差一纸证书而已。”

儿子第4次走进了3升4的赛场,尽管我依然目送着他进入比赛场地,也依然要驻足在出口等待着他的出现,但我却再也没有从前的窒息感,我只会随着儿子每一次的输赢感到略微的失落或小小的开心罢了。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比赛的结果虽在意料之外,但也在情理之中,儿子依然没能挣脱束缚了他2年的魔咒,再一次4胜3负,被4段证书拒之门外。看着儿子噙满泪水的双眼,我明白,他在赛场上所发挥出的实力可能还未到真实水平的50%,他一定也在不断跟自己的心魔作斗争。

虽然于我而言,成败已不再重要,但对于儿子,他的人生才刚刚开始,遇到的每一道坎都应该竭尽全力跨过去。两个多月后,2021年7月18日,山西省段位王赛照常举办。儿子第5次踏上了3升4的征程,在经历了四次的失败之后,他虽然渴望自己在四年级末的这个暑假中能够拿到那一纸证书,但面对自己数次在最后一局中崩盘的现实,儿子显然缺乏了应有的勇气。我想,不管如何,他既然有勇气进入那个赛场,那就迟早能够适应赛场的挑战,勇敢地走出赛场。前6局比赛结束,儿子又一次4胜2负,第7局再次成为了他的“生死局”。

时间在一点点流逝,我站在场外的空地上,无喜无悲,感受着淅沥沥的小雨,过往的一幕幕画面如同电影般在脑海中闪现:
“爸爸,这个棋子有几口气呀?”
“爸爸,老师说了,立二拆三,立三拆四呀,你怎么立二拆二呢?”
“爸爸,你这是接不归呀,你完蛋了!”
“爸爸,今天能不能别下棋啦?”
“爸爸,我这次还能升上4段么?”
……

不自觉地,心中的柔软被一次次触碰,我的嘴角翘起了一抹弯弯的弧度。一阵嘈杂声拉回了我的思绪,雨早已停了。我噙着笑,收了伞,大踏步走向了赛场出口,去迎接那勇敢的少年!

比赛已接近尾声,那个单薄的身影终于站在了出口,宽大的口罩遮住了大半的脸,我无法看清楚他的表情。儿子的目光似早已寻到了人群中的我,尽管只能看到他的眼睛,但我依然从中捕捉到了那一抹欣喜。儿子冲我重重地点了点头,那一刻,我突然感觉到,儿子真的长大了,印象中因为赢棋而欢呼雀跃的场景已不再出现,取而代之的是那种波澜不惊的淡定与从容。我的手不自觉地握了起来,下意识地朝空气中挥了一拳,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随之而来......





尾声




儿子终于在即将升入五年级的时候成功晋升业余4段,学棋四年升入4段,这再普通不过了,证书早已不再重要,光环于他也是过眼云烟。

而让我欣喜的是,儿子能在棋局的沉浮中收获进步,我能够亲眼见证他的一次次蜕变,陪伴着他一次次成长,这已经足够!也许这正是围棋的魅力所在。我更加明白,我们的孩子终究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他们可以追求卓越,不断跨越,但请允许他们的平凡。适当的时候,我们要耐心等一等自己的孩子,等他们慢慢长大,感受更加精彩的人生!

如今,儿子已经是五年级的学生,面临着更加繁重的学业压力,围棋早已成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也真正卸下了包袱,轻装上阵,向更高的围棋目标攀登。

我想,若干年后,当儿子打开电脑,看到了野狐,瞥见了弈城,亦或是瞅见了爱棋道时,一定会想起曾经尚显年轻的父亲陪伴他学棋的坚强经历,一定会再次进入爱棋道的课堂聆听各位老师的教诲,一定会回忆起曾经年少时赛场上的种种风云,也一定会技痒难耐,登录帐号去秀一秀自己棋手的风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