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 | 家长见面会上王煜辉老师都和家长们聊了啥?

上周末,爱棋道总部举办了一场学生家长们和王煜辉老师近距离的交流会活动。


没想到,当天到场的家长里面还有一位围棋世界冠军,他不仅是爱棋道学员的家长,还是爱棋道特战队的老师,更是王煜辉老师多年的好朋友,他就是著名棋手——王檄九段。



王檄

世界冠军、职业九段

13岁入段;1997年成为职业棋手;2004年三星杯世界围棋公开赛亚军;2006年亚洲杯击败李昌镐,夺得世界冠军。

               

棋风:均衡,稳健,追求效率,对局面掌控力强。常常能从始至终令对方无处着力,对战时也常常有上佳表现。


风格灵动而不拘一格,力战而不追求战斗,不论何时都能对棋局有清醒的认识和判断,最大限度的提升胜率,带给孩子不一样的围棋思维。

(以上是王檄九段的简介)


有趣的是,王檄老师事前并不知道今天有家长见面会,他只是陪孩子来上课的。

而王煜辉老师也不知道今天王檄老师在现场,这一个巧合,客观上成为了给家长们的彩蛋


而王檄老师在后面的活动中,也贡献了很多精彩的观点,让来到现场的家长们受益匪浅


在正式答疑前,王老师先是花5分钟给家长介绍一下爱棋道的“前世今生”,然后进入答疑和自由提问环节。



爱棋道从2014年开始创办,到现在已经7年多了。


在创业初期,和大多数互联网公司一样,爱棋道也接受过资本投资,后来就一直很健康、很稳健的在发展。


在双减政策落地之前,过去几年可以说是互联网教育投融资比较火热的年份,而我们没有凑这个热闹。


五年来没有再接受过资本投资,这在客观上也让爱棋道可以更好地专注在教学的本质上。


简单概括来说,爱棋道虽然发展的较慢,但一直走的很稳健。


从创业的第一天开始,我们就制定了随时无理由退费的规定,喊出了“教不好学生就等于图财害命”的口号,这是我们的价值观使然。


爱棋道早期的团队成员基本都是职业棋手准职业棋手出身,所以对于围棋有着一份近乎于宗教式的热爱理解


在后来的发展中,这也成为了我们企业核心竞争力。


而正是因为这一份对围棋的热爱,所以我们绝对不能接受让任何学生和家长产生不满的行为举动。



家长提出的问题较多,我们分多篇为大家展示,每篇文章选取3-4个问题:



i2家长:围棋学习为什么高报年级不好?

      

        

有很多家长希望孩子可以在更高水平的班级学习,就是所谓的“低阶高报”。


比如说小朋友棋力测试水平适合报i2 ,就想给孩子报名i3,为什么我们不建议这样学习呢?


(备注:爱棋道年级课从零基础到职业棋手各级别课程都有,分为i0-i11年级)


因为i2水平报i3大概率会经常输棋,也会出现对知识点理解困难的情况。


这样拔苗助长式的学习方法,会让孩子的胜任感知被破坏。


从教育的科学性来讲,孩子需要安全感胜任感,让他意识到,这件事我能胜任是很重要的。


不然伴随着孩子经常性的输棋,会导致他信心下降,兴趣下降,慢慢就会走向放弃了。


持续的胜任感能强化孩子的自信,同时给予自己强烈的心理暗示,让孩子更坚定的相信自己的能力。


所以,家长一定要按照学习的规律来,不要着急,不要拔苗助长。

        

安安小时候,我总是给她出很难的题目,让她有挫败感,时间长了兴趣也就下降了。


后来花了很多精力才重新建立安安对于围棋的兴趣。这是我的惨痛教训。


胜任感可以等同于马斯洛需求中被尊重的需求,相比于归属感,被尊重的需求显然又进了一步,所以帮助孩子建立胜任感知非常重要。


我说的这些不仅仅限于围棋,其实在学习上也同样适用。


通过适合孩子水平的科学训练,让孩子先建立信心培养兴趣,然后建立孩子的胜任感和成就感,家长千万不要着急





i2家长:孩子学习围棋等才艺,如何与校内学习平衡?

       


        

有一位家长问:“我的孩子学的东西很多,总感觉时间不够用,怎么合理安排学围棋的时间呢?”


王老师回答:首先家长要有全局考虑,和孩子共同确认、分配优先级


所谓的时间多少,永远只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我家有一个白板,就是和孩子共同确认分配优先级。


以安安为例,第一优先级,肯定是校内学习,目前第二优先级就是围棋了。


安安回家后先做作业。然后下楼玩一会儿,之后6点吃完饭,9点睡觉,这中间的3个小时里,每天都会花半小时左右在网上下一盘快棋,再用二十分钟做10道题


另外,安安写作业时每30分钟会有闹铃强制休息一下。


如果特别热爱围棋的孩子说我就不下楼玩,就要一直学习或下棋。


那家长也要发挥家长的权威,让孩子休息一会,因为孩子的身心健康更重要。


孩子一旦明确了优先级,认同自己定下的目标,就会迸发出强大的自驱力。


所以,我们家长首先的任务是帮助孩子推开更多才艺的窗户,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兴趣


其次就要做好服务工作,和孩子共同确认、分配优先级。


不能让自己和孩子每天在迷茫的状态中安排学习任务,这样肯定是会很纠结。


安排好了优先级和目标就坚持下去,保持着每天的积累。


就算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每周投入在围棋的时间有所减少,但也只会让我们的进步速度相对变慢,并不会阻止我们达到目标。


学围棋这件事不怕慢,就怕停




i2家长:家长自己不懂围棋,孩子有时候在网上下棋担心他没用所学知识应对…担心他野路子怎么办?

       


        

家长们需要有一个概念,在孩子接触围棋的早期,多下棋比下对每一步棋更重要。


这是一条永恒的真理,就像古人说过的:“多读书,不求甚解”。


我是10岁半开始学棋,在公园里和老大爷们下棋,下了几千盘棋,像这样的野路子学习,只要足够的数量积累,加上用心反思,也是可以达到高手行列的。


在早期学习的时候,孩子是否用对了老师教的知识并不重要,多下棋更重要。


而且客观来说,小朋友学围棋,从学一个知识到把这个知识在各种场合下用对,这之间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般来说,都需要大量的对局积累,才可以达到融会贯通的地步,家长过度关注能否用对知识点其实意义不大。


围棋是两个人下的,如果你下对了老师教的知识点,但是对手不按套路下棋,你该怎么办呢?


我们每个人都当过学生,不是说听了老师或父母教给你的那些人生道理,就会过的很好。


棋如人生,每一步棋都要自己走,自己感悟,活学活用才有意义。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也讲的是同样的道理。


咱们家长不必焦虑,要记得抓大放小。


对孩子来说,保持兴趣好奇心最重要,多下棋比下对棋更重要。


有了大量的对弈数量积累,让老师引导他自己反思,慢慢的就能理解老师所教的知识点和含义了。



i2家长:怎样让孩子坚持学围棋,如何能保持兴趣?

      


        

我们大人应该了解一个道理,孩子对于一门课程或者才艺,最初往往都是由好奇心驱动。


而过了一开始的简单入门阶段,当学习过程变得艰苦甚至枯燥时,单纯的好奇心便不足以给孩子以长久的驱动力。


这个时候,孩子会不明白我为什么要这么辛苦的学习,这个时候也是孩子最容易放弃的时刻。


我估计学围棋,学乐器,学其它任何项目的孩子都可能会有以上的经历。


所以作为家长,我们需要帮助孩子们来理解学习和他们自身的紧密关系,以及学习这个课程能够给他们带来近期的价值和长远的意义。


这个概念,也就是除了归属感知胜任感知之外的第三个重要感知——意义感知


意义感知不能单纯的靠家长讲道理。


如果我们要想让孩子对一件事情保持长远的兴趣,就需要帮助孩子建立起真实的成功体验


让他不断强化在这件事上的信念,当孩子从这些真实的成功经验中获得的成就感越多,他也就越不会放弃了。


就围棋而言,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来说,帮助孩子建立起成就感的最好办法,就是教会他更多的正确知识,让他懂得正确的学习方法,懂得不服输不怕输的道理。


当然,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帮他提高实力多赢棋,赢棋才是建立成就感的不二法门


成就感可以带来兴趣和信心,孩子一旦能从下棋当中获得强烈的快乐和成就感,那他就很难放弃围棋了。


所以,家长要重视和理解这样一件事,那就是帮助孩子尽快迈过从兴趣驱动到成就驱动的这一条洛希极限,这对于孩子把围棋坚持下去非常重要。


迈过这一条洛希极限的最好办法,就是陪孩子坚持投入足够的时间,坚持一学二练三做题的学习方法,再给予他足够的关心和鼓励


我相信,只要家长做得足够好,孩子就一定可以在围棋中收获到人生级别的美好感受